3招教你保護關節、減少疼痛!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統計,全球大約有5.28億人深受關節炎所苦,這當中又有73%的患者年齡超過55歲,顯示年齡越高,關節因退化而發言的機率越大。在台灣更有超過350萬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,許多長者因疼痛而缺乏運動,最終加速身體退化,使其他疾病纏身。
春天為什麼好發關節炎?專家點出三個原因!
時序進入春天,即使大地恢復生機,但對於退化性關節的長輩來說,反而關節疼痛的頻率有所提升,造成此情形的原因,其實與春天的季節特性息息相關:
1. 氣溫驟降會導致關節「乾澀」,增加摩擦與疼痛!
關節內的滑液(Synovial Fluid)類似蛋清、潤滑油,主要作用是減少軟骨之間的摩擦,保持關節靈活。當氣溫驟降時,滑液的潤滑效果變差,導致膝蓋卡卡、關節活動受限,因此長者因此感到不適與疼痛。
2. 濕度上升,加劇關節發炎
自然環境中的濕度對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的長者來說,也容易產生不適。尤其在較為潮濕的春季,研究顯示,濕度升高對於關節疼痛強度呈現正相關,高濕度的環境下將使關節腫脹並引發炎症反應,適度使用除濕機、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,能有效減少關節發炎與疼痛發作。
3. 天氣不穩定,活動量減少,肌肉支撐力下降
春天時常出現陰雨綿綿或忽冷忽熱的天氣,許多長者會因此減少戶外活動,甚至待在家中不願意走動。然而,缺乏適當運動會導致肌肉力量逐漸下降,使關節承受更大壓力。特別是膝關節與髖關節,當周圍肌肉無法提供足夠支撐時,關節的負擔加重,更容易引發疼痛與退化。
關節不適的影響有哪些?
(1) 肌力逐漸退化
關節疼痛會導致患者不願意走動,舉凡散步、上下樓梯或彎腰拿東西等。然而,缺乏運動會讓肌肉力量與關節穩定度下降,使身體更加依賴關節來承受壓力,進一步加劇關節負擔。
(2) 跌倒風險增加
關節僵硬會降低腿部的靈活性,導致走路搖搖晃晃。其中又以膝關節與髖關節的退化最為明顯,長期平衡能力下降,將會增加跌倒風險。
(3) 慢性發炎惡化
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,在長期缺乏活動下,將使血液循環變差,導致發炎物質堆積在關節內部,關節軟骨組織發炎受損,加劇腫脹與疼痛。
關節保養3步驟,減少疼痛保持靈活
選擇低衝擊運動,避免關節僵硬
運動是保護關節健康的關鍵,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加滑液分泌、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支撐力,減少僵硬與疼痛。在運動選擇上,應以低衝擊運動為優先,藉此減少關節負擔,常見的低衝擊運動包含:游泳、瑜珈、太極拳以及全身垂直律動。
注意關節保暖與天氣變化
每當溫差大或濕度升高時,關節不適可能加劇。建議可以添加保暖衣物,或外出時搭配護膝,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關節。室內空間盡量保持濕度在70%以下,也可透過熱毛巾來熱敷,加速血液循環使關節放鬆。
搭配運動輔具,減少走路衝擊
對於關節退化或疼痛的長者來說,走路時的衝擊力可能加重不適,甚至加速關節磨損。因此,適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等輔具,不僅能提供支撐力,減少膝蓋與髖關節的壓力,也能降低跌倒的風險。
低衝擊運動,首選BODYGREEN全身垂直律動機
對於關節不適或退化的長者來說,進行適當運動至關重要。BODYGREEN 全身垂直律動機 透過穩定的垂直律動波,能在低衝擊的狀態下,帶動長者上下律動。
為什麼選擇 BODYGREEN 全身垂直律動機?
✅ 無需劇烈運動,輕鬆站著或坐著即可訓練
✅ 減少關節衝擊,不傷膝蓋,適合銀髮族
✅ 幫助平衡訓練,降低跌倒風險
小技巧:建議初次使用時,以「慢速模式」啟動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舒適段速!
其他相關文章
-
便秘怎麼辦?原因解析,從飲食與運動讓自己順暢排便! Posted 2025-02-21
-
5種瑜珈動作結合全身垂直律動,讓訓練效果加倍! Posted 2025-02-03
-
冬季好發心肌梗塞!預防三高,5步驟做好保暖 Posted 2025-01-22